1. 首页 > 民俗

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2-16
摘要:探寻中元节的起源与习俗,揭秘其由来之谜。农历七月,既有温馨的七夕佳节,亦藏神秘的中元之节。中元节,古风祭祀,鬼魅横行,依农历七月十五举行,乃阴阳交汇之盛日,需格外留心,提前熟知禁忌。此节由来与习俗,究竟有何奥秘?一、中元节的来历。农历七月十五,中元节亦称鬼节或盂兰节,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

 

探寻中元节的起源与习俗,揭秘其由来之谜。

农历七月,既有温馨的七夕佳节,亦藏神秘的中元之节。中元节,古风祭祀,鬼魅横行,依农历七月十五举行,乃阴阳交汇之盛日,需格外留心,提前熟知禁忌。此节由来与习俗,究竟有何奥秘?

一、中元节的来历。

农历七月十五,中元节亦称鬼节或盂兰节,乃祭奠孤魂野鬼之盛日。地藏菩萨,孝顺之典范,母逝后入阴间,困于牢笼,受尽苦楚。菩萨见状,心生怜悯,于七月十五日私自开锁,放母出狱。不料,此举引得狱中鬼众逃出,祸害人间,遂有“七月半,鬼乱窜”之谚。归乡鬼魂纷纷向家人索财,以求生存与重生,故此日被定为中元节。

二、中元节的习俗。

河灯,又称荷花灯,常以灯盏或蜡烛置于底座,放入江河湖海任其飘荡。中元节放河灯,旨在超度水中的亡魂与孤魂。黄河放河灯尤为壮丽,河曲县城依傍黄河,七月十五夜,城内男女老少齐聚戏台广场,争相观赏。彩灯随波逐流,孩童凝视自家河灯,期盼其漂得更远。老妪们则念念有词,虔诚祈祷。放河灯如今已成为欢快的活动。

2. 祭祖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,俗称“七月半”。盛夏已逝,秋意渐浓。民间信仰,祖先多在此际归家省亲,故有祭祖之礼。祭仪多在七月末前黄昏时分举行,非拘泥于某一日。日常祭奠,牌位不动。至“七月半”,则需将牌位一一请出,置于供桌,香火供奉,早晚茶饭,直至七月三十。若祖先有画像,亦同挂。中元祭拜,依辈分长幼,跪拜祷告,汇报一年言行,祈求祖先庇佑,安康幸福。

3. 祭祀土地与五谷:七月十五,中元节之际,民间仍盛行祭拜土地与五谷的习俗。民众将祭品播撒于田野,焚烧纸钱后,以五彩纸条缠绕作物穗头。此法相传可免受冰雹之害,祈求丰收。部分地区更会前往后土庙进行祭拜。定襄县则有将麻与谷悬挂门前的独特习俗。

中元节,既是对孤魂野鬼的祭奠,亦是对祖先的缅怀,人们对这一节日的起源与习俗逐渐有了认识。放河灯、祭祖、祭拜土地与庄稼,种种仪式寄托着祈福避灾的美好愿望,亦加深了家庭情感与社区团结。